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新疆地区杂交饲料桑引种试验研究(摘自中国畜禽

来源:中国畜禽种业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5-2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伺料桑具有抗干旱、抗风沙、耐严寒、耐贫瘠的生态学特性,适宜在南疆及荒漠化地区大量种植。为了探索饲料桑在南疆四地州干旱荒漠化地区推广的可能性,我们从国内 引进了抗性相

伺料桑具有抗干旱、抗风沙、耐严寒、耐贫瘠的生态学特性,适宜在南疆及荒漠化地区大量种植。为了探索饲料桑在南疆四地州干旱荒漠化地区推广的可能性,我们从国内 引进了抗性相对较好的几个饲料桑品种,连同本地品种新桑8号,在和田蚕科所试验 地进行了栽植试验,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。

1、材料与方法

材料试验品种分别从广西、江苏、河北和新疆蚕业研究所引进了抗旱性相对较好的几个饲料桑品种:桑特优1号、桑特优62、桂桑优12、河北冀桑、丰弛桑和本地桑树品种新桑8号。

1.2、试验方法

本次试验将引进的饲料桑品种随机栽植建立饲料桑试验品种园,共分6个小区,每个小区设5个试验重复,栽植时间为2013年4月,栽植时苗木定干高度为10cm; 栽植密度 为5500株成,株行距20x30cm。从2013-2015年对每个品种的抗旱、越冬情况、生长量、粗蛋白含量进行调查。

1.3、数据处理

试验数据采用软件Excel2003进行整理,并用Spss17.0软件进行分析。

2、结果与分析

2.1、饲料桑各品种抗旱性

抗旱性是制约南疆地区饲料桑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。为了解引进的各饲料桑品种的抗旱性,分别在策勒治山站30d持续40℃以上高温相同管理条件下调查各品种饲料桑移 栽后成活率,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,各品种饲料桑抗旱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(P<0.05),抗旱性最强的是新桑8号和桂桑优12,桑特1号最差 。

2.2、饲料桑各品种的越冬抗寒性

南疆地区冬天气温较低,北风较大,苗木越冬时比较容易风干。为了解引进的各伺料 桑品种的抗寒性,分别在2013-2015 年春季对各品种的词料桑进行了枯梢长度调查, 可以看出 ,各品种饲料桑抗寒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(P<0.05),新桑8号抗寒性最强,河北冀桑、丰驰桑和桂桑优12次之 ,较差的是桑特优1号 。

2.3、饲料桑各品种生物量变化

叶片鲜重是发展南疆地区饲草产业发展及恢复养蚕业生产重要指标。为了解引进的各 词料桑品种生物量变 化 ,在2013年对当年栽植各品种词料桑进行了鲜叶重(Kg/亩)的调查,可以看出,各品种饲料桑抗寒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(P<0.05) ,桂桑优 12号产叶量最高,当年栽植能达到 1244Kg/亩,桂桑优62次之,新桑8号最差。

2.4、饲料桑各品种的粗蛋白含量

粗蛋白含量是鉴定饲料桑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,由结果可以看出,为了了解引进的各 饲料桑品种的生物量变化,在2013 年对当年栽植的各品种词料桑进行了粗蛋白含量 (%)的调査可以看出,各品种饲料桑粗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(P<0.05),桂桑优12粗蛋白含量最高,达到 25.57%,河北冀桑次之,桑特优1号较差。

3、结论

桂桑优12在产叶量、粗蛋白含量及抗旱性上都占有优势,在抗寒性稍微差些,但可以 安全越冬,所以这个品种可以作为词料桑的优良品种在南疆地区进行推广。新桑8号抗旱、抗寒都非常高,产叶量较低,适合在南疆边缘荒漠化地区进行推广种植,防风治 沙,改良土壤。大面积推广种植饲料桑不仅适合割枝叶省力化养蚕,并且缓解新疆南 疆地区畜牧业饲料短缺的现状,提高产出效益,实现农业畜牧业增产增收,更可改善 当地的生态环境。

0哪有卖树苗的?

柜上有12。

文章来源:《中国畜禽种业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cqzy.cn/zonghexinwen/2020/0529/340.html



上一篇:聚焦畜牧业发展的短板和弱项 科技创新提升畜禽
下一篇:我国畜禽种业在国际上仍处于跟跑位置

中国畜禽种业投稿 | 中国畜禽种业编辑部| 中国畜禽种业版面费 | 中国畜禽种业论文发表 | 中国畜禽种业最新目录
Copyright &amp;copy; 20019-2020 中国畜禽种业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